• 手机版
   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
  • 关注官方公众号
   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

[高清古籍] 日讲礼记解义

[复制链接]
12437 0
巧媚塞 发表于 2019-3-25 20:43:25 | 只看该作者 |只看大图 |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此《日讲礼记解义》由清鄂尔泰,张廷玉等编撰。此书为清朝官修的解释《礼记》经义典籍,为圣祖康熙帝在经筵所讲解经文的内容,共分六十四卷。此为清乾隆十四年武英殿刊本,体例、形式均与其它日讲之书相同,首列经文,然后为训讲。训讲文字援今据古,博采众说。

卷前有《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礼记解义序》和乾隆十二年(1747年)陈邦彦奉敕敬书高宗《御制序》,乾隆十四年十一月十九日奉旨开列的纂修诸臣职名,其中原任鄂尔泰等19人,现任弘昼、张廷玉等16人。

清圣祖玄烨命儒臣将《五经》、《通鉴》等传统典籍作为进讲教材,并将日讲教材先后刻印成书。《易》、《书》、《诗》、《四书》等刻于康熙朝,《春秋》刻于雍正朝,唯《礼记》原稿存放于翻书房,因卷帙繁多而没有刻印。乾隆十二年(1747年),高宗弘历命张廷玉、汪由敦等儒臣重新整理《礼记》并刻印出版。

康熙帝在经筵时认为,《礼记》为治理国家的重要经书,虽南宋朱熹主张《礼记》是《仪礼》的传,然而特别在〈冠义〉等六篇及〈丧服〉诸篇与《仪礼》互有创造性的阐发;至于其他篇章则多修身正俗的道理、“别嫌明微”之防,不尽然比附《仪礼》;《仪礼》为古文经而《礼记》多纪录其变化,《仪礼》是大纲而《礼记》多载细节,《仪礼》为原则而《礼记》多释明意义;因此圣贤精微的言论与切要的义理穿插在《礼记》中,对自己可以正心修身,推行则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。《日讲礼记解义》推论解译经文,将经文要旨到细微枝节都发挥流畅通达,并将南宋卫湜所搜集的一百四十四家学说镕铸剪裁、汇辑成为《礼记》传解的精华。乾隆帝主张崇敬经法,编辑《日讲礼记解义》与《钦定礼记义疏》相辅相成。(介绍参考)

大致目录

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礼记解义序、御制序

卷一至卷三:曲礼上
卷四、卷五:曲礼下
卷六至卷九:檀弓上
卷十至卷十二:檀弓下
卷十三至卷十六:王制
卷十七至卷二十:月令
卷二十一、卷二十二:曾子问
卷二十三:文王世子
卷二十四、卷二十五:礼运
卷二十六、卷二十七:礼器
卷二十八、卷二十九:郊特牲
卷三十至卷三十二:内则

卷三十三、卷三十四:玉藻
卷三十五:明堂位
卷三十六、卷三十七:丧服小记
卷三十八:大传
卷三十九:少仪
卷四十:学记
卷四十一、卷四十二:乐记
卷四十三、卷四十四:杂记上
卷四十五、卷四十六:杂记下
卷四十七、卷四十八:丧大记
卷四十九:祭法
卷五十、卷五十一:祭义
卷五十二:祭统
卷五十三:经解、哀公问
卷五十四:仲尼燕居、孔子闲居
卷五十五:坊记
卷五十六:中庸、表记
卷五十七:表记
卷五十八:缁衣
卷五十九:奔丧、问丧
卷六十:服问、间传
卷六十一:三年问、深衣、投壶
卷六十二:儒行、大学、冠义、昏义
卷六十三:乡饮酒义、射义
卷六十四:燕义、聘义、丧服四制


鄂尔泰(1677年—1745年),西林觉罗氏,字毅庵,满洲镶蓝旗人。康熙朝举人,任内务府员外郎,与田文镜、李卫并为雍正帝心腹。鄂尔泰先人投归清太祖,为世管佐领。祖父图彦突官户部郎中,父亲鄂拜为国子祭酒。

张廷玉(1672年—1755年),字衡臣,号砚斋, 安徽桐城人。大学士张英次子。康熙三十九年(1700年)进士,改庶吉士,授检讨,入值南书房。清康熙时任刑部左侍郎,雍正帝时曾任礼部尚书、户部尚书、吏部尚书、保和殿大学士(内阁首辅)、首席军机大臣等职。

注:此PDF文件包含分卷书签。框高18.5 x 13.6厘米,九行十八字,四周双边,黑口双鱼尾,行间刻圈点。钤印:愚齋圖書館藏

文件夹:日讲礼记解义.总六十四卷.清鄂尔泰.张廷玉等编撰.清乾隆十四年武英殿刊本
文件格式:PDF高清
文件夹大小:1.34G


【下载地址】
游客,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
收藏
收藏0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威海市南海新区建辉路概念创客空间园A栋三楼303室

周一至周日:09:00-22:00 400-888-4568

扫码关注迪恩公众号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( 苏ICP备15919873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