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手机版
   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
  • 关注官方公众号
   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
13051 0
宁修美 发表于 2019-3-25 19:18:51 | 只看该作者 |只看大图 |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此《消夏图》是元代刘贯道的作品。作品以重屏为背景,蕉荫竹影之下,一人袒胸卧于榻上,他手执麈尾,双眉微锁,嘴唇紧闭,仿佛正在凝思,意态舒畅洒脱。此卷现藏于纳尔逊-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,文件夹内还附《槐荫消夏图》(宋佚名绘,签题王齐翰作,北京故宫博物院藏)

《消夏图》画的是一个种植着芭蕉、梧桐和竹子的庭园,其左边横置一榻,一人解衣露出胸、肩,赤足卧于榻上纳凉。榻之侧有一方桌,桌子与榻相接处斜置一乐器。榻的后边有一大屏风,屏风中画一老者坐于榻上,一小童侍立于侧,另有两人在对面的桌旁似在煮茶。屏风之中又画一山水屏风。这种画中有画的“重屏”样式,是五代以来画家喜欢采用的表现手法,大大增强了画面的观赏性和趣味性。该画的右方有两名女子持长柄扇、携包裹款款而来,仪态娴静文雅。画面布局左密右疏,形成比较明显的对比。(介绍参考)

因为刘贯道的人物画仅见《西清劄记》、《石渠宝笈三编》著录的《七贤图》一卷,而《消夏图》中的人物神情、器物用 具之时代特征,与南京西善桥出土的砖印壁画《七贤与荣启期图》及唐代孙位的《高逸图》对照,可推知此图所绘的超逸之士即是“竹林七贤”之一的阮咸,而且此 图应为刘贯道的《七贤图》之一段。“竹林七贤”之一的阮咸,是阮籍之侄,与阮籍并称“大小阮”,《晋书》说他“任达不拘”,“妙解音律,善弹琵琶”。乐器阮咸(又称阮)是古琵琶的一种,就是因为阮咸善弹而得名。《消夏图》中榻上斜放的乐器应是此物,据此也可印证榻上之人就是阮咸。(介绍参考)

《江村书画目》定此图为南宋刘松年作,后来清代书画家吴湖帆发现图左竹枝空隙间款“毋道”二字,“毋”即“贯”字之首,作者应是刘贯道。

文件夹内附:槐荫消夏图

《槐荫消夏图》原载《历代名笔集胜册》第一册。曾经明黔宁王沐磷、清耿昭忠收藏。此画无款,旧题签为王齐翰作。本图描绘了当时文人闲适的日常生活,在盛夏的绿槐浓阴下,一高士坦胸赤足而卧,闭目养神,怡然自得,榻侧置雪景寒林图屏风,条案上罗列香炉、蜡台及书卷什物。此图人物、床榻、条案、文房清玩刻画人微,极富艺术表现力。在笔墨上,行笔飘逸柔美、气韵清新优雅,人物和背景勾勒细致,烘染细腻,体现了画家细致的观察力和深厚的绘画功底。此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,小品册页,25.2×25.9厘米

王齐翰(公元10世纪)〔五代·南唐〕金陵(今江苏南京)人,生卒年不详。后主李煜朝(961-975)为宫廷翰林图画院待诏。

元 刘贯道画《消夏图》

物理尺寸:图29.53 x 71.12厘米、图及题跋30.48 x 134.62厘米、总30.48 x 340.36厘米。纳尔逊-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(图源)
刘贯道,字仲贤,元朝中山人,生卒年不详,善画。其所画道释人物,宗法于晋唐,山水宗李成、郭熙,花竹鸟兽亦能集诸家之长。其画笔法凝练,坚实有力,造型准确,生动传神,成为当时画坛的高手。

内含:元 刘贯道画《消夏图》、宋 佚名绘《槐荫消夏图》

文件夹:消夏图
含:消夏图.元刘贯道画.25877X2400像素.纳尔逊-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
槐荫消夏图.宋.佚名绘.签题王齐翰作.6601X2648像素.北京故宫博物院藏
文件格式:PDF高清+JPG高清
原色版文件大小:21.3M


【下载地址】
游客,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
收藏
收藏0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威海市南海新区建辉路概念创客空间园A栋三楼303室

周一至周日:09:00-22:00 400-888-4568

扫码关注迪恩公众号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( 苏ICP备15919873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