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手机版
   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
  • 关注官方公众号
   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

[高清古籍] 百幅京剧人物图

[复制链接]
10869 0
兽馒榴 发表于 2019-3-26 00:15:23 | 只看该作者 |只看大图 |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此清末设色绢本京剧人物图包含一百幅京剧人物造型装扮图。京剧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,以其无限的艺术魅力被称为“国粹”。京剧用歌舞演绎故事,是包括文学、音乐、舞蹈、武术、美术、杂技等各艺术行类的综合体现。另附《升平署脸谱》其中一册,包含46幅京剧人物图。

传统剧目约有一千三百出。它具有综合性、虚拟性、程式性三大艺术特征。京剧的行当有:“生、旦、净、丑”。京剧的四功五法分别是:“唱、念、做、打”和“手、眼、身、法、步”。

京剧历史

京剧于清光绪年间形成于北京(一说形成于道光年间)。其前身为徽剧,通称皮簧戏,同治、光绪两朝,最为盛行。

徽戏进京是在公元1790年(清乾隆五十五年),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安徽享有盛名的“三庆班”。随后来京的又有“四喜”、“和春”、“春台”诸班,合称“四大徽班”。

道光年间,汉调进京,被二簧调吸收,形成徽汉二腔合流。严格地说,二簧与皮簧两个名称应有区别:二簧只代表初期的徽调,而皮簧则为包括西皮在内的新的徽调。至清末民初,通称皮簧戏。光绪、宣统年间,北京皮簧班接踵去上海演出,因京班所唱皮簧与同出一源、来自安徽的皮簧声腔不同,而且更为悦耳动听,遂称为“京调”,以示区别。民国以后,上海梨园全部为京班所掌握,于是正式称京皮簧为“京戏”。“京戏”一名,实创自上海,而后流传至北京。

京剧的正式形成大约是道光二十年(1840年)以后的事,这时京剧的各种唱腔版式已初步具备,京剧的语言特点已经形成,在角色的行当方面已出现了新的变化,已拥有一批具有京剧特点的剧目,京剧第一代演员也已经出现:余胜三、张二奎、程长庚被称为老生“三鼎甲”,此外还有老生演员兼京剧剧作家卢胜奎。程长庚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,他在融合汉调、徽调并吸收昆曲加以改造和提高方面,比同时期的其他京剧演员作了更多的努力,对京剧表演艺术的形成贡献很大,对后世京剧的发展影响起了很大的作用。 (文字介绍参考:京剧介绍)


增补另一册:清代宫廷画师绘制《升平署脸谱》,内含京剧人物扮相写真图绘46帧(2015年7月14日更新为高清图片)。

书名:升平署脸谱.46帧.清代宫廷画师绘制.高清
文件格式:PDF高清(3100*4200像素+)
文件大小:133M

《升平署脸谱》收集中国京剧人物扮相写真图。画册虽无文字记载年代,应为清咸丰同治间(1851-1874)宫廷画师作品。故此画册当系清咸丰、同治(1851-1874)以后宫廷画师的作品。此画册收集中国京剧人物扮相写真图绘制精细,色彩明丽,丝绢、颜料均属上乘,当为帝后所用之“御赏物”。该谱具有很高的艺术和资料价值,是研究京剧早期服饰、脸谱的珍贵史料。此《升平署脸谱》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。
下载链接

升平署,清代掌管宫廷戏曲演出活动的机构,称南府,始于康熙年间。南府隶属内务府,曾收罗民间艺人,以为宫廷应承演出。乾隆时,南府规模较前扩大。道光七年(1827),将十番学并入中和乐内,增设档案房,改南府为升平署,仍主持宫内演出事务。直到宣统三年(1911),历时162年。

注:此《百幅京剧人物图》现藏于大都会博物馆。

书名:百幅京剧人物图.清代
文件格式:PDF高清
文件大小:64.8M


【下载地址】
游客,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
收藏
收藏0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威海市南海新区建辉路概念创客空间园A栋三楼303室

周一至周日:09:00-22:00 400-888-4568

扫码关注迪恩公众号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( 苏ICP备15919873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