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《西清续鉴甲编》由清代内阁学士王杰等奉敕编成,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。全书共二十卷,收录清宫藏商周至唐代铜器九百四十四件,另附收唐宋以后铜器、玺印等三十一件,总计图录九百七十五件。此为清宣统二年上海涵芬楼影印宁寿宫写本。
《西清续鉴》甲、乙编及《宁寿鉴古》,编写体例均与《西清古鉴》同。此四书通称《西清四鉴》。因时代局限书中也收录了不少伪器,在释文、考证方面也存在一些错误。由于各书所收器物一向深藏清宫,且数量很大,对研究古代青铜器具有重要价值。
卷一:鼎一(三十六器)
卷二:鼎二(四十八器)
卷三:鼎三(四十七器)
卷四:鼎四(四十五器)
卷五:尊一(五十器)
卷六:尊二(十五器)、罍(二器)、彞一(二十二器)
卷七:彞二(五十二器)
卷八:舟(五器)、卣(二十一器)、瓶(十器)、壶一(十六器)
卷九:壶二(五十八器)
卷十:壶三(六十三器)
卷十一:爵(九器)、斚(四器)、觚(三十四器)
卷十二:觶(十四器)、角(二器)、角(二器)、觥(二器)、羽觞(一器)、斗(二器)、勺(一器)、卮(五器)、敦(三十五器)
卷十三:簠(四器)、簋(二器)、豆(六器)、铺(二器)、鏊(一器)、甗(二十二器)、锭(一器)、镫(三器)
卷十四:鬲(十七器)、鍑(五器)、盉(八器)、冰鑑(二器)、匜(七件)
卷十五:盤(十三器)、鋗(一器)、洗(三十六器)
卷十六:盂(八器)、鍾(一器)、升(一器)、瓿(十四器)、缶(一器)、盦(一器)、鐎斗(四器)、奩(七器)、罐(五器)
卷十七:鐘(二十八器)、鐸(五器)、鈴(三器)、錞(一器)、戚(一器)、铙(三器)
十八卷:鼓(四器)、劍(二器)、弩机(二器)、矢箙(一器)、扛头(一器)、镦(七器)、表座(一器)、砚滴(三器)、书镇(五器)、鑪(八器)、匕首(一器)、方釳(一器)、钱范(一器)
卷十九:鑑一(四十六器)
卷二十:鑑二(五十四器)
附录(三十一器)
钤印:乾隆御覽之寶、古希天子、寧壽宮寶
西清四鉴是《西清古鉴》(本站已发布)、《西清续鉴甲编》(此本)、《西清续鉴乙编》、《宁寿鉴古》(本站已发布)四部书的总称,为清乾隆敕撰,收录了四千多件青铜器图录,为中国古代青铜器研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料。
王杰(1725年-1805年),字伟人,号惺国,陕西韩城人。清朝状元、名臣。初在南书房当值,后经多次升迁,官至内阁学士。乾隆三十九年(1774)任刑部侍郎后又转调史部,擢升右都御史,乾隆五十一年(1786)出任军机大臣,上书房总师傅,第二年又出任东阁大学士,总理礼部。嘉庆帝即位,仍为首辅。
宁寿宫位于皇极殿后,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(1689年)。初为宁寿宫后殿,乾隆三十七年(1772年)至四十一年(1776年)将前殿建为皇极殿,原匾额移至后殿,遂改称后殿为“宁寿宫”。
涵芬楼是商务印书馆上海时期的藏书楼,它的创立可远溯到1904年。其时,戊戌维新人物、翰林出身的张元济主理商务印书馆的编务,在编辑工作中,苦于找不到好的善本,遂创设涵芬楼,取含善本书香、知识芬芳之意。1909年,正式以涵芬楼命名。
注:此PDF文件包含分卷内容书签。
—
文件夹:西清续鉴甲编.二十卷.附录1卷.清王杰等奉敕编.清宣统二年上海涵芬楼影印宁寿宫写本
文件格式:PDF高清
文件大小:1.52G
欢迎光临 六爻网 (http://bbs.liuyao8.com/) | Powered by Discuz! X3.2 |